意甲全新平台

专业设置

未来的数据科学家和CIO ——意甲全新平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文字:意甲全新平台  发布日期:2018年06月04日 00:00  浏览次数:


专业建设概况

意甲全新平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于1999年,2015年获批江苏高校A类品牌专业(中期和后期评估为优秀),2017年获批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通过CILIP国际认证。成功获批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成果打造“数据赋能、三链融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气象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坚持“气象特色、工程引领”办学理念,创建“德育为先、协同育人、链式融合”专业建设模式,培养气象信息服务、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商务智能与决策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业。

专业专任教师21人,拥有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国际名校高级访问学者或出国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80%,博士化率100%。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7人,约占81%。教师工程化率为61.9%。专业整体生师比平均为14.13。专业教学团队已经成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设置规范,课程构成比例合理,教学大纲覆盖全面。获批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1项、省级3项,省级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5项。

科研业绩方面,近五年专业教师人均每年科研成果数为2.1,超过2/人/年的标准。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项,国家级项目16项,人均科研经费每年8.06万。


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核心课程:管理学、经济学原理、运筹学、运营管理(双语)、统计学(混合)、信息管理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数据挖掘与Python应用、预测与决策、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特色课程:智能算法、数据科学与商业分析导论(全英文)、数据可视化(全英文)、机器学习、信息博弈论、Web前端开发、数据建模与优化、软件工程、大数据项目管理、数据安全与隐私、大数据决策、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专业建设目标

专业整体建设目标:专业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在专业条件、改革成果、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国际化程度高、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十四五”期间的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十四五”一流专业建设规划,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是专业下一阶段发展总目标。本专业将坚持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面向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响应国家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号召,结合学校特色,着力于“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坚持以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推进多元协同和多方融合,加强国际合作和开放办学。秉承“合作办学、融合发展”的理念,发挥专业通过英国CILIP国际论证的优势和契机,改进和提升专业课程模块、教师团队、学生培养和专业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专业建设理念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信息产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适配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成为新挑战。专业依托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省教改课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立足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和气象等产业人才需求差异,重构课程体系、联合共建实践平台、构建评价标准。以数据赋能为核心,形成“课程链-实践链-标准链”三链融合式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实践了数智化人才培养新范式。

专业建设优势特色与举措

一、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案例库与试题库。

二、三维并举,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开放、多元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一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高层次教师队伍。

三、“数据赋能,岗位驱动”,核心课程链优创“金课”。提出“课程链+实践链+标准链”三链融合式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数据赋能为主线,重构岗位驱动式课程教学体系。

四、“三阶培养,多方协同”,建立丰富的实验实训平台资源。构建校校、校企、校地、国际四方协同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链式资源平台。

五、以生为本,三阶培养,学生发展优异。通过多元培育,双创嵌入课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数据技能为核心的“数字环境→工程实践→应用开发”三阶式培养体系。

六、全球招聘、中外协同、提升国内外教学交流合作水平。加强专业的深度国际化建设,与多家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进教师互派、学生游学和短期学习。

七、“质量先行,规范引领”,多维标准链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以CILIP国际认证、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等标准引领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成效

专业总体建设成效:成功获批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成果打造“数据赋能、三链融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建成《统计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分别获批江苏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教改项目5项,省级重点教材5部,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40余项;省级优秀毕业论文6项。

专业建设的具体成效:

一、建成一批课程思政课程资源。获得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成《管理学》《经济学原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6项。

二、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建成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6名教师分别获得省“双创博士”、“香江学者”称号和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三、建成“数据赋能,岗位驱动”的核心课程链。建成《统计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和《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成双语或全英文课程《数据可视化》和《商务智能与数据科学导论》;通过清华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教材:《Python网络爬虫教程》等教材。

四、建立丰富的实验实训平台资源。与京东集团、中兴通讯、山东京博集团、焦点科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南京图书馆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2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五、学生发展优异。信管专业本科生积极参与出国访问、联合培养、科研训练等学术活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此外,该专业的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奖,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获得4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余项;指导本科生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00余项。

六、就业形势面广质高。信管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口径宽、领域广的优势,毕业生分布于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IT企业等。知名就业单位有:中国气象局、中国电信、华为、中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等。升学方面,有超过30%的毕业生继续读研,升学院校包括爱丁堡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精神、理论学习、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均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七、国际化水平较高。通过英国CILIP国际专业认证;引进海外优秀师资3名,其中3名分别获得省“双创博士”和“香江学者”称号。

八、建立“质量先行,规范引领”的多维标准链。成功获批2021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获批省部级教改课题5项和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30余项;发表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教研论文20余篇。

业内专家和社会高度评价

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培养质量获得业内专家和社会一直认可。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陈国青教授认为,“该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博士化率和国际化率较高,双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该专业的综合实力提升”;武汉大学马费成教授赞誉,“该专业发展迅速,具有浓厚的气象行业背景和人才培养特色,有较好的典型示范意义”。武汉大学陈传夫教授也高度认可了本专业的建设成果。

意甲全新平台(中国)第一有限公司